近日,由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组委会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典润之江”经典诵读竞赛在绍兴文理学院落下帷幕。我校学子金依晨、朱浩阳、孔庆卓获高职高专个人组一等奖,占咏悦获高职高专个人组二等奖,阮吉玺、任丹、杨波获高职高专个人组三等奖,张崇鑫等六位同学获综合组二等奖。王强、解连珊、方岚、钱世凤、孟庆东、刘淼龙六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连续4年蝉联“优秀组织奖”。
未雨绸缪,专业保障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每当自己披上一身荣光,满脑子都是谢谢”,金依晨说,“感谢学校提供的最好平台,感谢最专业且有爱的指导老师们。”早启动,早部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早在去年11月,校团委、校语委办就牵头启动了第十四届校园主持人大赛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典润之江”经典诵读竞赛校内选拔赛,早选苗、早培养,做好拔节育穗的各项准备,为参赛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团队,专业集训,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校语委办主任王强牵头成立指导教师团队,制定了“线上+线下”指导方案:线上进行发音示范教学、背诵篇目抽查和模拟赛程等;线下开展备战集训,每周定期面授辅导,紧扣比赛要求,推敲每一个细节。指导老师们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为所有选手量身定制诵读进阶方案,一对一进行“全真模拟”训练。
王强表示,我校已经多年参加经典诵读竞赛,多次获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为期近一年的比赛周期里,我们师生合力精心筹备,将好的战术科学灵活运用,让参赛选手享受经典、浸润自我,实现突破。”
精益求精,潜心修炼
本次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典润之江”经典诵读竞赛,有全省48所高职高专203位选手参赛。经过复赛评审,高职高专组99位选手进入个人组决赛。我校4位选手进入决赛且拿下三个一等奖,来之不易。
“可以说,我们的训练,是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金依晨表示,“做好决赛准备,第一阶段是录音,几位指导老师利用假期对录音逐篇点评、标记、反馈;第二阶段是备稿,指导老师们从材料的主旨、结构入手,为每位选手‘磨’出了30篇演讲稿,第三阶段是集训,老师们根据选手特点,一对一针对性指导。”虽然备赛时间长,压力大,但是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要发扬“苦硬进取 惟真惟实”的校风,卯足劲奋力奔跑。
“我有艺考的底子在,但刚开始我的朗诵总是磕磕巴巴,备赛之路异常的坎坷。”朱浩阳表示,在备赛的这段时间,自己从零开始,做到了“沉浸式”的投入。每天集训完后,朱浩阳都要加练到深夜,心无旁骛地背诵、领会,“到最后我的室友都快会背诵我的稿子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喜欢这段时间。”“备赛期间压力太大了,偶尔会焦虑,会迷失方向。”占咏悦说:“我特别感谢解连珊老师,她一边为我‘心理按摩’,教我如何放松,一边‘对症下药’,纠正我的发音问题,帮助我在朗诵中合理做到抑扬顿挫。”
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队员们的胆子大了,人变得自信了,诵读经典陶醉的感觉也来了,每位队员都形成了各自的诵读风格,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校“行知之声”主持人队指导教师刘淼龙认为,“经过集训,明显感觉到了队员们的‘脱胎换骨’,可以说他们实现了从校园主持人到‘大场面先生’的华丽转变。”作为我校培养学生诵读、主持口才能力的重要载体,校“行知之声”主持人队将继续传承好“交接棒”,整装再出发,投入到新一届校园主持人和诵读选手的选苗环节。
谈到经典诵读的经历和获奖,大三选手孔庆卓难掩激动,“因为热爱,我把自己的三年大学生活与中华经典诵读紧紧绑在一起。大一参加校主持人队,主持校内大小活动;大二参加校经典诵读大赛,遗憾落选未能进入省赛;大三作为‘大师兄’,守着初心,坚定脚步,终于圆梦,收获成功,很庆幸我坚守了这份热爱。”
中华经典诵读学科竞赛,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赛,更是一场以文化人的“美育”教育。“学校以行知艺术节为抓手,广泛开展音乐、舞蹈、话剧、摄影等校园文化活动,受到年轻学子的喜爱,让更多青年把‘热爱’转化为‘成长’与‘收获’,”校团委副书记孟庆东表示,“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播撒下经典的种子,引领青年为青年大学生塑造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是我们积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